“骨髓瘤首次复发的治疗很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期长短”。3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侯健教授强调,多发性骨髓瘤不能治愈,尽管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仍会复发,每一次复发都增加了治疗难度,复发次数越多,肿瘤细胞就越耐药,所以要不断地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3月是骨髓瘤关爱月,作为血液系统的第二大肿瘤,受益于近几年创新药加快获批上市,患者可选择的药物种类和治疗方式都有所增加。“没有药物之前骨髓瘤的治疗完全缓解率不到5%,现在可以达到40%-50%,有效率可以达到80%-90%,生存期也从原来不到3年,提高到超过6年以上的时间。”侯健教授说,目前骨髓瘤治疗早已进入了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侯健教授
(资料图)
即便如此,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后最终还是会复发,甚至是多次复发。《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①强调,首次复发是患者全生命治疗周期当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应抓住机会规范化治疗。另外,首次复发后选择药物的机会还比较多,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需要不断地更换一些新型药物,越到后期可选择性也会越少。
目前对于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侯健教授认为,新的治疗方案至少含有以前没有用过的一类药。比如,现在标准方案都是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地塞米松这三药联合方案,如果复发了,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里面应进行更换。还有要考虑使用全新作用机制的这一类药物,比如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塞利尼索,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从有效性上来考虑,同时要平衡好疗效和副作用的关系。
塞利尼索和多种骨髓瘤药物机制不重叠且具有协同性,联合应用有可能克服耐药性。在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塞利尼索、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比仅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提高了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了6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7%①。
据了解,作为首款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口服型XPO1抑制剂,目前塞利尼索6项治疗血液肿瘤的方案获得NCCN/CSCO/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指南/ESMO/IMWG指南共计19次推荐。
侯健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最理想的目标是要达到微小残留病灶的持续缓解,即微小残留病灶的阴性状态能持续两年,这个时候需要密切监测,如果如果有复发的苗头应马上开始规范化治疗。
参考资料:
①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43(10):810-817.
责编:陈龙飞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